《大秦帝国之纵横》是 2013 年播出的历史正剧,由丁黑执导,富大龙、宁静、喻恩泰、傅淼等主演,是 “大秦帝国” 系列的第二部(第一部为《大秦帝国之裂变》,第三部为《大秦帝国之崛起》)。剧集改编自孙皓晖的小说《大秦帝国》,以战国中期秦惠文王嬴驷在位时期为背景,展现了秦国在商鞅变法后,如何在列国纷争中崛起、纵横捭阖,逐步奠定统一基础的历史进程。
核心剧情与历史背景
剧集承接《大秦帝国之裂变》中商鞅变法后的秦国:秦孝公去世后,其子嬴驷(秦惠文王)继位,虽为巩固权力车裂了商鞅,但坚持延续变法成果,使秦国国力持续增强。此时的战国格局风云变幻,魏国衰落,楚国强盛,齐国崛起,而秦国地处西陲,面临 “被六国围堵” 与 “内部权力整合” 的双重挑战。
嬴驷重用张仪(战国著名纵横家),以 “连横” 策略破六国 “合纵” 之围,通过外交斡旋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式,先后击败魏、韩、楚等国,吞并巴蜀之地,夺取河西走廊,使秦国从区域强国跃升为能与中原列国分庭抗礼的霸主。剧中不仅展现了秦国的扩张之路,也穿插了嬴驷与芈八子(后来的宣太后)的情感纠葛、秦国宗室与变法派的权力博弈,以及列国诸侯的兴衰沉浮。
主要角色
-
秦惠文王嬴驷(富大龙 饰):
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,性格复杂深沉,既有雄才大略的帝王气魄,又有猜忌多疑的权谋手腕。他继承商鞅变法的遗产,却也因权力斗争处死商鞅,在 “守旧” 与 “革新” 之间找到平衡,最终带领秦国走向强盛。富大龙的演绎赋予角色极强的层次感,将帝王的威严、孤独与谋略刻画得入木三分。 -
张仪(喻恩泰 饰):
魏国人,战国 “连横” 策略的核心推行者,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列国之间,以 “横” 破 “纵”,为秦国争取发展空间。他看似油滑市侩,实则忠诚于秦国与嬴驷,其外交智慧与临场应变是剧中的一大亮点。 -
芈八子(宣太后)(宁静 饰):
楚国人,后成为嬴驷的姬妾,性格泼辣果敢、有政治野心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 “太后” 的女性。剧中展现了她从后宫姬妾到参与朝政的成长过程,与嬴驷的情感、与儿子嬴稷(未来的秦昭襄王)的母子关系,为后期秦国的权力格局埋下伏笔。 -
犀首公孙衍(姚橹 饰):
魏国将领,后入秦为官,与张仪同为嬴驷重臣,却因政治理念分歧分道扬镳。他是 “合纵” 策略的代表人物,曾联合六国攻秦,与张仪形成 “纵”“横” 对抗的核心冲突,角色充满悲情色彩。
剧集特色
-
历史厚重感与细节还原:
剧集严格遵循战国历史框架,从服饰、礼仪到兵器、官职(如 “相邦”“大良造”)均有考究,战争场面(如河西之战、丹阳之战)力求还原古代战争的残酷与谋略,台词风格古朴有力,兼具历史真实感与戏剧张力。 -
“纵横” 主题的深度展现:
区别于传统历史剧侧重战争场面,《纵横》以 “外交博弈” 为核心,通过张仪与公孙衍的 “连横”“合纵” 之争,展现战国时期 “以谋代战” 的外交智慧 —— 如何利用列国矛盾分化对手、如何以利益交换争取盟友,将 “纵横捭阖” 的权谋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。 -
复杂的人性刻画:
角色无绝对 “善恶”,秦惠文王既有雄主的远见,也有帝王的冷酷;张仪既忠诚于秦国,也为个人功名算计;芈八子既渴望爱情,也野心勃勃。这种对人性多面性的挖掘,使历史人物摆脱了 “符号化” 标签,更显真实立体。 -
台词与表演的高光:
富大龙、宁静等演员的表演堪称 “教科书级别”,尤其是富大龙饰演的嬴驷,无论是朝堂上的威严训话,还是私下里的情绪流露,都极具感染力;台词设计兼具古风韵味与现代观众的理解度,如张仪的辩论、嬴驷的独白,既符合历史语境,又充满戏剧冲击力。
评价与地位
《大秦帝国之纵横》播出后,以其严谨的历史态度、深刻的人物塑造和紧凑的剧情获得广泛好评,豆瓣评分高达 9.3 分,被视为 “大秦帝国” 系列中艺术成就极高的一部。它不仅展现了秦国崛起的关键一步,更通过 “纵横” 之道探讨了权力、利益与人性的永恒博弈,成为历史正剧领域的经典之作。对于喜欢战国历史、权谋博弈或优质历史剧的观众,该剧堪称必看之作。